春秋 · 兽首鼎(安徽博物院) 高27厘米,口径20厘米 1974年舒城县五里出土 器作兽形,前端兽首突出,双角耸立,双目圆睁,附耳,垂腹,圜底,三蹄足。 精品文物 2019年10月31日 2 点赞 488 阅读
铁器时代 · 沂南画像石墓 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。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内。1954年华东文物工作队和山东省文管会联合发掘。1956年出版了《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》。墓主姓名无考,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,应是高级官吏。 考古词条 2019年10月31日 1 点赞 333 阅读
中国文物报:薪火相传 守望文明 ——河南考古七十年 薪火相传 守望文明 ——河南考古七十年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,是华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中心,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关键地区,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长期占据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核心地位。自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,河南境内先民遗留的各种遗迹遗物数量多、种类全、价值高,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、发展、繁荣的重要资料,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。 1921年, 考古研究 2019年10月31日 1 点赞 227 阅读
湖北襄阳发现东周时期公墓群 出土400多件珍贵文物 10月30日,湖北省襄阳市,刚发掘出来的东周时期酒店墓地。近日,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位于高新区一块185亩建设用地进行了地下文物勘探,共发现墓葬136座。目前已清理墓葬100多座,墓葬形制多为土坑竖穴墓,少部分设斜坡墓道或壁龛;葬具为单棺或单椁单棺。这些墓葬排列有序,分组明显,推测是当时一处按家族埋葬的大型公墓。 考古前沿 2019年10月31日 0 点赞 166 阅读
芳林新叶——历史考古青年论集(第二辑) 本书为“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(第二届)”文集。该论坛由陈晓露、王煜、赵俊杰三位青年学者发起,旨在举办国内历史时期考古领域青年学者研讨的高端平台。论坛两年一届,2015年已成功举办第一届,并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。第二届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,遴选了全国高校中各考古学重镇的优秀青年学者作为报告人,同时邀请考古学顶尖学者5人作为评议人。 著作推介 2019年10月31日 0 点赞 205 阅读
证古泽今——甲骨文文化展(中国国家博物馆) 展览时间:2019年10月22日-2019年12月22 展览地点:国家博物馆 南4展厅 展览简介: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。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,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、文化的标志,还印证了包括《史记》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,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 5 个世纪。 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。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以来,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研究机构的诸 最新展览 2019年10月31日 0 点赞 379 阅读
湖南资兴市发现一座西晋纪年砖墓 2019年9月5日,资兴市东江街道上灶坪社区后屋李家组因修建公路发现一座古墓,编号ZSLM1(以下简称M1)。9月7日-9月11日,资兴市文物管理所、郴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和郴州市博物馆共同完成了M1的抢救发掘工作。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文物,资兴市文物管理所联合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于2019年10月9日-11日对M1出土文物和发掘资料进行了整理。 考古前沿 2019年10月30日 0 点赞 194 阅读
铁器时代 · 陕北画像石墓 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。分布在陕西省绥德、米脂、榆林等地。20世纪初发现,但墓中画像石大部散失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陕西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发掘了和帝永元十二年(100)的王得元墓和安帝永初元年(107)的牛文明墓等多座画像石墓,并收集了零散画像石近300块。这一带东汉时属上郡。 考古词条 2019年10月30日 0 点赞 306 阅读
靳晓燕 王胜昔:甲骨文,我们这样走近你 截至目前,已出土甲骨文约16万片,甲骨文单字约4500余个;据不完全统计,出版甲骨著书约280种,发表各类论文3万余篇。2006年,安阳殷墟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2017年甲骨文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,赢得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尊重。 考古研究 2019年10月30日 0 点赞 214 阅读
商代 · 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(江西省博物馆) 羽人身高8.7厘米、背嵴厚1.4厘米、三环通长4.6厘米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遗存出土 色呈枣红。羽人采用圆雕成形,镂雕与浮雕工艺相结合。顶冠高耸,嘴如喙状,腰背羽翼,屈臂蹲坐。 精品文物 2019年10月30日 0 点赞 470 阅读
山西河津窑研究 本书以山西河津窑为主要研究对象,对河津窑的烧瓷历史、品种、器形、装饰风格及特点、与其他瓷窑相互影响、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、探讨,还涉及山西地区其他瓷窑以及宋元时期其他地区窑业技术交流、各地产品特点等研究。 著作推介 2019年10月30日 3 点赞 164 阅读
铁器时代 · 南阳画像石墓 西汉晚期至东汉的画像石墓。分布于河南省南阳地区。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,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河南省文物工作队、南阳博物馆等先后发掘了南阳杨官寺墓、襄城茨沟永建七年(132)墓、天凤五年(公元18)冯孺人墓等近20座。 考古词条 2019年10月29日 0 点赞 300 阅读
李零:出土文物有性别 判断一个墓葬属于男人还是女人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人骨鉴定。但有的时候人骨已经化为齑粉,这时就需要看陪葬。我们说男爱刀剑,女爱梳妆。男性的墓葬中,通常是有戈之类的兵器。而女性的特点是喜欢梳妆打扮,所以通常会有首饰,或者跟梳妆打扮有关的小盒子。 考古研究 2019年10月29日 1 点赞 200 阅读
西汉 · “君幸酒”云纹漆耳杯(湖南省博物馆)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:长16.9厘米,高4.4厘米 饮食器。斫木胎。椭圆形,圆唇,小平底,月牙状的双耳稍微上翘。杯内髹红漆,以黑漆绘卷云纹,底黑漆书“君幸酒”三字,即“请君饮酒”之意。 精品文物 2019年10月29日 0 点赞 493 阅读
中国考古学经典精读 本书通过对一百年来关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梳理,从中遴选出30篇左右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著并进行点评,以方便和提升研究生教学,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素养,为需要开拓学术领域的年轻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读本,帮助学生和青年教师为将来的研究奠定基础。本书包括总序(张岂之撰)、导论(学术史的梳理)、30篇左右经典论著选读(每篇论著前加千字左右编者点评,后加延伸阅读)等部分。 著作推介 2019年10月29日 0 点赞 179 阅读